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打虎亲兄弟这则故事说的是:从前,闽南某山区半山腰,有一小村庄,村前村后树林密布,常有野兽出没。村里有户人家,父母早逝,兄弟三人,白天结伴上山砍柴,挑往墟场换口粮,晚上则遵照祖训,一起练武防身,天长日久,却也练就一身好拳脚。 由于家境贫寒谋生艰难,老大跟乡亲们一道飘洋过海往南洋打工。几年后,老家的老二和老三都先后成家,分家过活。有一段时间,村里常发现有老虎出没,村民惶惶不安。兄弟俩见此情况...
南靖县金山有一座青山,上尖下奓,形如金字,山尖有巨石为鹅冠,故名鹅髻仙峰。奇峰突起千仞,石壁嶙峋,秀丽非常,是南靖县八景之首。山腰有座道观,匾额曰“九鲤飞真”,表明是仙游九鲤仙分镇于此,传说圆梦甚灵。前人有诗云:“鹅峰开胜景,九鲤寄仙踪。有梦皆奇中,无乩不暗逢。” 相传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广东兴宁县有位举子罗伦,上京赴考,特地到“九鲤飞真”来求梦,想预卜此科能否高中。...
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 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
人们都说,是秦始皇最早修的万里长城。其实开始的长城并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有个燕王,他的国土小、兵马少、力量弱,随时都有被邻国吃掉的危险。为了保住国土,燕王就征用了民夫,在他的国土边界山顶上筑起高高的城墙,以防外敌入侵。 因为那时还没有石灰,他筑的城墙,石、砖都是用泥抹的。为了抢时间,早日修好城墙,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热水,因此,民夫们就把大铁锅抬到工地上...
梅州客家人的饮食习惯为一日三餐,主食大米饭。旧时,早上用锅煮饭,用笊篱将饭捞起,盛于“饭甑”中,供一天吃。其次有芋头、木薯、粟等。 一般人家平时食菜以青菜为主。菜味喜肥、喜咸,吃豆腐以“肥、咸、烧”为佳。农村家家户户腌有咸菜,制法是用芥菜晒干,用盐“擦”(腌)之入瓮,将瓮口用菜叶封紧。这种咸菜是农家菜桌上的常见菜。烹调食品讲究色、香、味,佐料备有盐、酱油。姜、糟、葱、蒜、辣椒、醋、糖、胡...
禁忌是人们出于对某种神秘力量的畏惧、基于某些经验、观念和情感而形成的行为指向和行为方式上的自我限制。 客家民间有许多禁忌。例如: 1、春节禁忌。 春节禁忌也称“过年禁忌”,指十二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一个月的禁忌。 春节本来出于对“年”的禁忌。邓云乡《红楼风俗谈》(中华书局1987年版)谓“年”字,按古文的写法,是一个象形字,有头有尾 ,脚向四面伸开,像一个大壁虎。据说...
满族居住的西屋有蔓字炕,因西墙上有神龛,为尊重祖宗,在西炕上不准放空盘和空簸箕,因为祭祀时方盘装肉、簸箕装黄米面和炒黄豆面,空放是对神大不敬。同时,西炕也不准家人和客人坐。 祭祀中的禁忌 满族在院内东南树索罗杆,不得污秽,不许在神杆下拴马和喂家禽。祭祀前要进行斋戒,包括沐浴更衣,不能喝醉酒,不得食肉动荤,不参加吊丧,不到有病人家问病,不得淫邪玩乐,总之一切不吉利肮脏的事都不得参...
段氏出自春秋初期的郑国,距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据《史记·郑世家》记载,郑武公在河南新郑建立了郑国,后郑武公病亡。老大寤生继位就是郑庄公。老二叔段在母亲的纵容下,企图夺取郑国的政权。失败后一路逃跑,最后逃至共,现在的河南辉县。叔段到共后又称共叔段,后来他的子孙有的以他的名字为姓氏,就是段氏。 云南剑川县县志办公室张笑:大家都看过金庸先生写的《天龙八部》,其中讲的一个段王爷段誉,就是段姓...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袁义达经多年研究发现,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和7.1%.三大姓氏的总人口达到2.7亿,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 袁义达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样资料,依据各地人口的比例等距离抽样,严格按照统计学原理获得这一全国性姓氏数据的。 根据袁义达的研究成果,当代中国100个常见姓氏中,集中了全...
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敛迹了,而中国姓氏文化则历经了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历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和传统独特的中国谱牒学,目前不但在社会科学中得到了发展,而且在生命科学中也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并已经形成了中国资源特色...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数极大的大国,汉族占绝大多数。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民族。故汉民族的姓氏渊源即包含了客家的姓氏渊源。 姓氏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在今天的社会里,它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是,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却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在遥远的古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代姓氏起源于人类早期生存的原始...
藏族是无姓的,一般用四个字以取名。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分封有功之臣以领地和封号,人们便把领地名冠在名字前面,以显示地位和官位。如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 七世纪以后,佛教在西藏盛行,一切都被染上佛教的色彩,人们的名字也喜欢请活佛来起。要是一个人出家当僧人,不管他年岁有多大,一律要重新经寺院堪布剃度,取法名,从此俗名便取消了。一个僧人或活佛,如果上升到上层僧职,他的名字便要加...
万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其发源地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的芮城。 据《姓纂》和《姓氏考略》记载,最早的一支万姓人氏源自芮伯万,芮伯万是周朝的一个诸侯,他的子孙后来就以他的名字为姓了。 另一支万姓人氏的始祖则是周文王的裔孙毕万,而毕万的子孙后来也是采用先祖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由此可以看出,万姓至少有两个来源,但无论是源自芮伯万,还是源自毕万的万姓人氏,他们的根源是一样的,都是黄帝的姬姓...
四川营山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据说在这营山,从宋朝到清朝,考中进士的就有57人。可见营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人们用“科第仕宦,甲与蜀都”来赞誉营山。 清初,清政府为解决明末战乱,四川地广人稀,从湖北强征移民,大批罗氏被迁移到营山,从那时起,营山罗姓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营山县政府文史顾问罗国建:罗氏宗族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早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时候,有一个部...
在中国众多的姓氏中,姒姓可以说是一个小姓氏,分布在各地的姒姓后裔不足2000人。据史料考证,姒姓是一个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姓氏。姒姓的祖先是被世人千古传颂的中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大禹也是华夏民族杰出的圣祖。 据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告成后,在江南会集诸侯,计功行赏。大禹去逝后,葬在浙江省绍兴市的会稽山。 大禹,姓姒,号文命,生于公元前2277年,卒于公元前22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